【反乌托邦三部曲】《美丽新世界》——赫胥黎的遗憾

3、《美丽新世界》——赫胥黎的遗憾


我们的故事发生在福特纪元632年的新世界,也就是我们公元纪年的2532年。

和隔壁大洋国一样,在这个所谓的“美丽新世界”里也有一位全民偶像,那就是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就是这位↓)




看上去是不是比隔壁老大哥顺眼多了?

 

为了表达对偶像的尊敬,新世界将福特纪元元年定为福特创立生产线之年(这个时间不能细算,算出来有大问题)。不仅如此,新世界还坚决贯彻落实流水生产线的精神和方法,不过他们不是将此用以生产汽车,而是用来生产人。

没错,生产人。

 

在新世界里,所有的婴儿都是在孵育暨制约中心里由试管大批量培养而成的,它们仅仅是精卵的结合物,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父亲和母亲。

注意,这个发言并不是祖安人在开麦。

事实上,如果我和一个新世界的人说“你有妈!”或者“你是被你妈生出来的!”,反而会被认为是在羞辱他,在骂他。

是的,我们新世界的人都没有妈妈!(危险发言)

(此处表情包已被屏蔽!)

 

不仅如此,这个孵育暨制约中心在精卵结合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分级。

没错,在新世界,当你还是颗受精卵的时候,你就已经被按强行给分好社会阶级了。

阿尔法(α)、贝塔(β)、伽玛(γ)、德塔(δ)和厄普西隆(ε),这五种人共同组成新世界的社会人种或者说社会阶级。

而那些被孵育为阿尔法和贝塔的人可以说是真正的“赢在人生的起跑线上”!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当然没有。

这些被分好级放进孵育器的生命在接下来要面对的就是提前适应他被强行安排好的未来的生活环境。

比如说,(当你还是个胚胎的时候)往你所在的容器里喷进铅毒、氯气啥的,让你提前适应这些有毒有害的东西,因为你未来已经被安排好要去做化学工人了。

这种强行的帮助适应会一直伴随着你从一个胚胎分化成婴儿再到长成人,那些孵育暨制约中心的人利用条件反射、催眠、睡眠疗法、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等一系列方法,严格的控制孵育出来的人的喜好、身体情况以及社会意识,以保证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人。



而而而且,新世界还有一个社会价值,那就是每一个人都属于每一个人,换言之就是性的开放。

在文章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和任何一个人睡,不受社会道德和意识的制约。

(我:彦祖、天乐,走起?)

甚至,在新世界,社会反而排斥一个人长期和同一个人交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之间就很难产生爱情。

没错,新世界的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世界背景介绍到这,我们需要暂停一下,先来看看我们的主角团们。

是的,不同于《我们》和《一九八四》,《美丽新世界》是个群戏。

 

之前提到过,阿尔法是社会阶层中的最高级,他们在被孵化成熟为胚胎之前就被妥善保管,以便将来被培养成为领导和控制各个阶层的大人物。他们受人尊敬,他们令人向往。

然而,在一群阿尔法当中却有一个另外——柏纳·马克斯,他身材矮小、长相丑陋,没有其他阿尔法那样吸引人,所以尽管他是阿尔法,但却在心里上避免不了自卑。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蕾宁娜的漂亮女人主动接近了他,她不嫌弃柏纳丑陋,更重要的是,她希望能借着柏纳去蛮族保留区看一看。

 

回到我们的世界设定——新世界是世界性国家,被称之为“文明社会”,但在此之外还存有所谓的“蛮族保留区”,在那里住了一些印地安部落人。

 

如蕾宁娜所愿,柏纳带着她去了蛮族保留区,在那里他们遇到了一个叫约翰的原住民和他的母亲琳达,琳达曾是新世界的居民,来游玩时不慎坠下山崖而留下,并生下了约翰。

作为新世界人,琳达在蛮族保留区的生活可谓是十分的艰辛,她无法接受印第安文明,也一直无法融入其中,所以她一直渴望回到文明世界。

可当琳达真的回到新世界后,她又无法真正的去享受她想要的生活,只是每天都在服用一种叫做“索麻”的兴奋剂麻痹自己。

按照新世界所说,任何的烦恼都可以用索麻解决,当你服下它之后你将会治愈忧伤、拥有快乐,所以这也是新世界人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



直到最后,琳达却是因为服用过量的索麻而死,死于她所追求的虚幻的快乐之中。

 

琳达死了之后,出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她的儿子约翰怎么办?

琳达虽然长期生活在蛮族保留区,但她毕竟还是个新世界人。可他的儿子却是地地道道的印第安原住民,也就是新世界人眼中的野人。

野人约翰满怀着期待和向往地来到新世界,却在适应新世界的过程中发现,这个新世界并不美丽,家庭、爱情、信仰、自由不复存在,人们失去了思想自由,排斥爱情的自由,这和他一直以来保有的价值观是完全冲突的。

于是他终于受不了了,他发现他宁愿过着为生老病死担忧的苦日子,也不愿再受新世界道德沦丧、人性泯灭的折磨了。



“我是在要求不快乐的权利。”

“不消说,还有变老、变丑和性无能的权利;罹患梅毒和癌症的权利,三餐不继的权利,龌龊的权利,时时为着不可知的明日而忧虑的权利,感染伤寒的权利,被各种难言的痛楚折磨的权利。”

 

于是他毅然决然选择离开安逸舒适的新世界,捍卫自己的人身自由。

然而,逃避文明寻求独处的约翰却没能所愿,他在灯塔的忏悔引来了众多记者的围观,新世界的潜规则并不会轻易放过他,而这一切最终将他逼上了绝路。

 

 

《美丽新世界》书名出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剧中女主角米兰达自幼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上长大,当她第一次看到一批衣饰华丽的人们,无知于他们邪恶的内心,脱口赞道:“人类有多么美!啊,美丽新世界,有这样的人在里面。”

这样的心情,就如同约翰第一次进入新世界时那般。

 

新世界从表面上看,是一个柏拉图式的理想国,它物质丰富,科技发达,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高度满足。然而,它同时又是一个高度专制的极权社会。在这里,阶级矛盾不复存在,人民沉浸在愉快的蒙蔽中,勤勤恳恳地侍奉上级,全心全意地变成社会的“螺丝钉”。就如同一座虚架在现实世界上空的怪诞浮岛,人们沉溺在“温柔乡”里,失去个人情感,没有思想自由,激情被消磨在麻醉药品和随意的性行为中,既无反省之思,又无抗争之实,看似十分和谐,人人安居乐业,却恰恰让人感到害怕。

 

美国社会学家波兹曼曾说 :“在《一九八四》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 《美丽新世界》 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一九八四》的作者奥威尔担心人类会毁于他们所憎恨的东西,而赫胥黎则担心人类将毁于他们所热爱的事物。

 

赫胥黎曾经说过,他一开始在写《美丽新世界》的时候,他的想法是:人之所以被赋予自由意志,就是为了让他在两种疯狂状态中任选其一。为了戏剧效果,他让野人约翰说着理性的话语,与新世界格格不入,最后被安排走向了疯狂:他原有的赎罪意识重又抓牢了他,他以疯狂的自我凌虐和绝望的自杀告终。

然而,当他再回头看自己写下的这个结局时,他后悔了。野人约翰也许有第三种结局,在乌托邦和原始生活的两难之间,会有一个心智清明的可能性,就像书中最后柏纳和他的朋友汉姆荷兹那样。然而,也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无法将他们重写去改正这个错误,那么这样的遗憾就不得不一直延续下去。

 

事实上,在《美丽新世界》里,真正的悲剧其实并不是人物命运的悲剧,而是文明冲突下空间选择的悲剧。但是,我们无法责怪约翰,因为他只不过做了大多数人都会做出的选择,这与自文艺复兴以来人类对科学技术的崇拜、追求和信仰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归根到底约翰的悲剧就是全人类的悲剧,是人类文明发展道路的悲剧。福特社会祛除了瘟疫、战争、饥荒、衰老等困扰了人类社会始终的烦恼,在高科技的装备成为美丽的文明新世界,但却美到了令人性窒息,最终人成为非人。

 



评论
热度(3)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谷粒啾啾 | Powered by LOFTER